2025年1月2日上午,人文学院按照学校新一轮职业本科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布置,组织各教研室就本科通识课课程标准制定展开研讨。大会上,老师们就制定课程标准的难点与问题进行了分享与研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刘钅泉老师为我院人文与数学教研室专任教师,一直坚守“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初心,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分赛“优秀指导教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十大优秀班主任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会上,刘老师从课程概要、课程定位、课程建设、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以及课程设置区别等方面分享了《线性代数》的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刘老师认为《线性代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该课程不仅注重课程模块和专业应用的融合,还注重数学应用和数学思想的融合,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满足学生在专业岗位和职业技能上对线性代数知识的需求。

梁抒曦老师为我院人文与数学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讲《大学国文》课程。于2017、2019年获评校年度优秀教师,2022-2023学年获校“十大优秀班主任标兵”称号。会上,梁老师就《大学国文》本科课程标准与高职课程标准的差异进行了说明。《大学国文》课程以四书五经和诸子文献为主线展开18个单元的教学,通过先秦文化的孕育,让学生们更好地结合本专业知识实践,从而提升综合素质。梁老师表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上文化体系与本校特色专业(如家具设计专业)展开探究教学,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古铜币、非遗竹编等)融入到家具设计中,全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和浸润。


郑海曙老师为我院人文与数学教研室专任教师,是“大学美育”“大学生音乐素养”“声乐艺术”课程负责人,同时担任“音乐鉴赏”“美学原理与应用”“合唱艺术”等美育、音乐类课程的教学。郑老师就职业本科通识课程《大学美育》分享了制定课程标准的心得。《大学美育》包含艺术鉴赏提升、人文艺术美学、工程科技美学、美学全人培育四个内容模块,随之而来的主要难题是对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任教能力要求比较高。

高宏全老师为我院体育教研室副主任,我校女子篮球队主教练,篮球一级裁判员,田径二级裁判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主持、参与省级和校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会上,高老师就大学体育(篮球)的课程标准制定进行了分享。高老师表示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非理论的特殊课程,在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如何有效不生硬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及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同时认为职教本科体育课程的选课方案制定和体育教学模式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

陈凡粤老师为我院体育教研室主任,对于体育课程的建设、学时分配以及递进式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职教本科的体育教学能够根据需要开设更多的体育项目和分配合适的学时进行教学。

张智老师为我院体育教研室专任教师,作为排球领域的教师,就大学体育(排球)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分享。张老师认为排球课程除了传授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知识以外,重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文化素养,以及对学生运动情感的熏陶,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全面发展的本科人才。

学校督导张晓刚教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张教授指出,本次活动组织得非常慎密,开展得十分到位,这次通识课程课标的制定涉及17门课程,量大面广,深刻体现了人文学院在学校申本过程中和即将到来的职业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张教授也对人文学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了在迎接即将到来的职业本科教育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满足职业本科专业需求,为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人文学院王志雄院长表示本次活动组织得十分成功,充分展现了学校倡导的“厚德行、辩言谈、博道术”教育理念。王院长还特别强调了人文学院在响应职业本科专业发展需求、通过通专结合为职业本科教育贡献智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

图:钟志康